
揭嘉,女,1973 年出生,湘潭大学 92 级化学工程专业毕业,现为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。曾荣获湖南省“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”、湖南省“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”等多项荣誉;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,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,发表专业技术论文十余篇。她于 2011 年发起组建的化工学院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,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 210 余次,省级奖项 376 次,校级奖项 600 余次。
"我是湘大生养的女儿,我现在为湘大教育孩子",谈及自己的事业,揭嘉老师常常无比自豪地这样介绍。她是复校时代湘大最早一批建设者的子女,身上赓续着老一辈湘大教师的精神血脉。如今又是湘大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,用爱与责任继续浇灌这片教育热土。这一切缘分的开始,源自揭嘉6岁时随父母“入学”湘大。
成为湘大人:
“长大以后我就成为你”
1979年,复校不久的湘大筹建化工系,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的揭嵘、揭屿两兄弟来到湘大执教,成为湘潭大学最早的建设者之一。揭嘉是揭嵘的二女儿,当时正准备上小学,父亲将家安在了湘大,揭嘉也就在湘大子弟学校入学了。
时值湘大复校不久,条件艰苦,到处是建设工地,揭嵘一家四口起初住在简陋的工棚中。工棚四下漏风、夏热冬冷,每逢刮风下雨便很不好受。湘潭冬天风大,一次大风竟将工棚顶上的油毛毡刮走,棚架吹散,揭家老小一时无家可归。后来,学校将揭家安置在南苑男生宿舍区居住。楼上是学生宿舍,一楼便是几家老师的家庭生活区。过年时,揭嵘、揭屿两兄弟把学校发的书桌一拼,两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,揭家的生活便这样在湘大安定下来。揭嘉在南苑住了两三年,全家才搬到东坡村的小楼居住。
揭嘉的性格养成来自父亲揭嵘。作为教师的子女,父亲对她教育很严格。那时沁园每周播放露天电影,有次她期盼已久的《孔雀公主》上映,却因作业没完成父亲不让去,为此她还闹过别扭。随着揭嘉慢慢长大,才理解父亲是出于对教育的负责。正如建系当初,湘大化工学科教师少、条件差,在专业课程授课安排时,化工数学、化工系统工程和化工程序设计三门课程是大家公认内容新、难度大的课程。揭嵘默默地承担了这副重担,潜心自学,最终高质量地开出了这几门新课。父亲坚韧、刻苦、求新的品性让揭嘉深受影响,在父亲的悉心教育下,揭嘉从小学习成绩很好,数学常常得满分,为她之后学习化学工程打下了扎实基础。

湘大校园崇文尚志的人文环境也对揭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,她常常走过灯火通明的教学楼,穿行于晨读声朗朗的秀山小道,有时串门到邻居的教授家聊天,或者看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在校园里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揭嘉在湘大一路从小学读到了大学。
1992年,揭嘉考入了湘潭大学化工系,走上了父亲的专业路。被录取时揭嘉很兴奋,她骑着自行车,穿着提前拿到的军训服在校园里四处溜达,“那一刻,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"。周遭早已熟悉的环境让揭嘉很容易适应大学生活,虽然缺少了一种上大学的“新鲜感",她依旧踏实学习,四年来从未缺过一堂课。"既有主观上的不想,也有客观上的不能,毕竟化工系的老师都认识我”,揭嘉笑着说。
1996年,成绩优异的揭嘉选择留校工作,成为湘潭大学化工系的一名教师,也成为了父亲的同事。虽说“上阵父子兵",揭嘉却一点也不轻松,"父辈珠玉在前,自己不能瓦石难当"。因此,看似过得顺风顺水的揭嘉却有着对未来的迷茫:如何在熟悉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忱,她能否像父亲一样当好一名湘大教师?在惴惴不安和满心期待中,揭嘉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。
当好湘大教师:
“像一颗桂树扎根湘大土地”
当一名老师,是家庭给她的期盼和动力,而想要当一名好老师,是揭嘉给自己定下的目标。
为了当好老师,她不仅向父亲取经,也常常向其他老教师求教,其中两位老师对她影响尤为深远。一位是我国化工领域知名教授、湘大原校长罗和安,她幼时就认识罗教授,印象中总觉得罗教授走路非常快,常常跟不上。她刚工作时罗教授从国外进修归来建设湘大,再同行时才明白罗教授走路快是因为有种"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干事业的紧迫感"。现在揭嘉自己走路也时常像带风一样;另一位是她本科导师、化工系的黄良教授,黄教授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和勤勉令她印象深刻,为本科生指导毕业论文也总是不厌其烦。鼓舞于身边的榜样,进入教学岗位后,揭嘉一直努力工作,虽然她性格温和,对工作却很较劲,常常加班到很晚。
揭嘉主要讲授《化工原理》《化学工程基础》等课程,这是化工专业学生的基础课,对揭嘉来说教好这门课却不是一件随便的事,"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,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为学生上好基础课"。为此,她认真做教案、练讲稿,精心打磨每一张 PPT 课件。即使每个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,她依旧保持着课前检查一遍 PPT 课件的习惯,"教师唯有做到心中有数,才能让学生脑中有货"。

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,揭嘉一直在摸索自己的教学方法。基础课知识点抽象,学生缺少无工厂见习经历,很多化工过程原理和设备零件初学者很难理解。为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,揭嘉采用动画视频和教具演绎开展教学。动画视频教学法很受学生欢迎,一些同学还将自己在网上找到的视频推给揭嘉,共同丰富视频教学库素材。揭嘉也会尝试自己制作一些教具,她用竹竿和硬纸壳搭出的轴封装置,让工程制图基础薄弱的学生一看就懂。
在打牢学生基础后,揭嘉擅长通过引导发散思维来推动学生巩固提升。对此,她常使用"抛砖引玉"式反向发问法。在讲热辐射的原理时,她常在课堂发问:"夏天我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",学生都异口同声回答:"浅色的,因为黑色吸热",她又问:"那冬天呢?"学生常常顺着思路脱口而出"黑色",她此时笑眯眯地说:"我可没问你们什么颜色,冬天当然是穿棉袄了,传热的强化和削弱措施的实施要先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,在冬天衣服材质要比颜色更影响传热,热传导的影响更大于热辐射"。这样的"挖坑"提问让学生们印象深刻,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了。一次学校示范教学课活动结束后,旁听的文科老师称赞道:“很生动明了,我虽然缺少化学工程基础,也听得津津有味。"
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书本知识,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。揭嘉在指导学生时更多的是从实验设计原理角度出发,教会学生理解实验设计过程,掌握各种不同测量仪表的测量原理和操作规程。化工领域的测量仪表和设备设计普遍存在差异,特别是学生参加竞赛时,实验设备由承办单位提供,如果只是掌握实验室的几套设备操作,学生面对不同设计的设备将无从下手。因此,揭嘉有针对性对学生开展实验设计的教学训练,帮助学生在面对没有见过和使用过的设备,做到心中有数,胸有成竹,沉稳应对。2022年,揭嘉的学生参加仿真实验操作竞赛,看见学生熟练地操作仪器,技术支持单位的软件公司技术员称赞道:“有这样认真的老师,难怪学生会获得好成绩。"
如今,揭嘉已留校工作26年。当年刚入职时,揭嘉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外的院子里栽下两棵桂花树。当年纤弱的树苗,如今已枝繁叶茂、桂馥兰馨。揭嘉也如树一般,扎根湘大的土地,为立德树人孜孜以求、躬耕不辍。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、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、2017年湘潭大学熊晓鸽奖教金奖,主编《化工工艺制图》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(教材类)二等奖……这都是揭嘉一路成长的见证。
教好湘大学生:
“全力支持孩子们追逐梦想”
在学生眼里,揭嘉不仅是课堂上的优秀老师,更是课外竞赛中的"金牌教练"。近年来,揭嘉指导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,其中她作为第一指导教师的获奖项目,有国家级一等奖7项、二等奖7项、三等奖32项,省区级三等奖以上奖项33项。更重要的是,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竞赛活动有机融入学生培养工作中,发起打造出湘大最具影响力的竞赛经验交流平台,在学生中营造出"课上学、课后练、课外赛"的学科竞赛氛围。
揭嘉开始关注学生竞赛工作,源自2009 年一个寻常的午后,一位学生推开了揭嘉办公室的门——他想请揭嘉指导其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。湘大在此类学科竞赛上还没有过尝试,老师也没有任何相关赛事的指导经验。"孩子们想做,我们就要无条件支持",揭嘉和学生一起进人这一全新领域。虽然从零开始,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,这次"首战"夺得了国家二等奖,也让揭嘉看到学科竞赛指导可以作为学生工作的一个发力点。
2011 年秋季开学,2009 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曹添亮找到揭嘉,他们想要开拓一个竞赛经验的分享渠道,这与揭嘉的想法不谋而合。第一次指导竞赛之后,她意识到缺少一个竞赛经验交流的平台。交流需要场地,揭嘉就将实验室空置的机房腾出来,联系学院筹措资金,并同学院的易争明、吴志民老师一拍即合,组成了最初的指导团队、共创中心。刚开始,他们缺乏组织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,就去南京参加培训。有时车票紧张,他们从湘潭到南京就全程站票,实在乏了就坐在车厢衔接处的地上一路颠簸。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,老师们逐渐找到指导竞赛的窍门。在揭嘉等老师的努力下,湘潭大学化工学院“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"正式成立。
揭嘉主要推广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、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及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等三大竞赛,这是国内化工类级别高、参赛队伍多影响大的主要赛事,但很多学生并不熟悉,经常有学生找到损嘉诉说因信息延后而错失参赛机会的遗憾。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比赛、参与比赛,揭嘉收集了院里各班级的课表,课后就“见缝插针”去各个班级进行赛事宣传,不少学生因为揭嘉的宣讲才走上竞赛道路。特别是兴湘学院从无人报名到2022年近20名学生报名参赛,更是在当年全国大学生实验竞赛中获得中南赛区二等奖的成绩。
每年暑假,揭嘉都是在指导学生比赛中度过,帮助学生冲刺3大赛事的区域赛、全国决赛。随着湘大参赛队伍不断扩大,组织管理工作也日益繁多。有时一个暑假要带队奔波5个省市,光车票就有近百张。特别到决赛阶段,揭嘉和学生一起修改、演练PPT,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。2022年湖南省化学化工学科竞赛,学生初赛成绩不太理想。在决赛备赛阶段,揭嘉等几位老师从作品修改、现场答辩等环节着力指导,从严要求的同时又加强鼓励,正式决赛答辩时,学生准备充分,表现优秀,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,其中the one 队从初赛第7名追赶至决赛总成绩第2,醇爷们队从初赛第21直追至决赛总成绩第5名,双双获得一等奖。

现在,湘潭大学化工学院"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"已扩展成为学生竞赛交流、考研保研、学科知识等多面一体的学生成长平台,学生们依托微信群互相交流,“老带新""传帮带",营造出赶学比超的浓厚学习氛围。截至目前,组织开展学科竞赛、社会实践、科技前沿和专利申报等讲座100余场,组织专业知识辅导和经验交流600余场次,推动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参与度大幅度提高,实现了量和质的突破。中心成员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10余次,省级奖项376 次,校级奖项600余次。成功申报创新型实验国家级项目19项,省级项目33项,校级项目105项;在各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2篇;拥有专利14项;国家级奖学金97人次,湘潭大学综合奖学金及其他奖学金370余人次,奖学金覆盖率达85%。涌现出"芙蓉学子·榜样力量"学术创新奖获得者、宝钢优秀学生奖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学子。"科创中心”为学生创新教育模式做了很好的探索,揭嘉多次应邀为长沙理工大学、湖南理工学院、湖南工学院等高校教师交流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经验。
执教 26 年,揭嘉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找到生活的意义。她当过三届班主任,是学生公认的"妈妈式的好老师",每逢节假日,还能收到很多已毕业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。她的办公室装裱着一份1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赠送的"特殊礼物",那是用手印拼出的33颗爱心,上面书写着学生的心声。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",加班劳累时抬头便可望见,"感觉一切都很值得"。